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医学研究》 > 201133
编号:13759286
预防性健康检查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11月25日 赵利娟 武素玲 雷淑玲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【摘要】目的探讨预防性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。方法分析2010年5月~2011年6月顺义区38350例预防性健康检查中103例抽血发生晕针人员的临床资料,分别在性别、年龄、是否首次抽血等方面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,并提出护理对策。结果给予患者进行抽血出现晕针的表现和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、言行及患者自身的心理情况、是否首次抽血、性别、年龄等有一定关系。结论重视与高危人群的沟通,护士良好的技术及态度,良好安静的环境,是降低抽血晕针发生的有效措施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晕针;预防性体检;抽血

    晕针为一种常见的表现,其为血管性晕厥的表现,患者因为针刺等刺激而致使迷走神经出现反射,致使患者的血管出现扩张,从而让患者的外周血管阻力出现降低的表现,回心血量下降,从而出现血压下降的表现。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,从而引发晕厥[1]。临床表现为头昏、面色苍白、恶心呕吐、大汗淋漓,重者出现意识丧失、血压下降、大小便失禁,甚至休克,如不及时处理,将会出现严重后果。抽血是预防性健康检查采集血液标本最重要和常用的操作技术,为了降低晕针的发生率,防止意外,提高抽血成功率及工作效率。对预防性健康体检者抽血晕针进行原因分析、处理、制定护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。现将2010年5月~2011年6月顺义区38350例预防性健康检查中103例抽血发生晕针人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,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。

    1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2010年5月~2011年6月顺义区体检科预防性健康体检抽血人共38350例,所有患者均为坐位、空腹采血。发生晕针103例,其中男23例,女80例,年龄18~35岁。54例患者为在拔针之后出现晕针,41例患者为在抽血中出现晕针,8例患者为在抽血前。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出汗、面色苍白、心慌、眼前发黑、头晕等。所有患者均给予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,并应用让患者改换一种舒服的体位、喝温糖水等措施,所有患者都有所缓解,并在休息30 min后自行离开。

    1.2方法对所有出现此情况的的体检者,按性别、年龄、是否首次抽血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,并从心理因素、疼痛程度、环境因素、护士的言行及操作技术等方面对体检者进行研究,对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。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情况、发生时间长短等给予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干预。

    1.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.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,并应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